生态环境部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3月批准(环函〔2013〕39号),依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于2017年12月通过验收(环科技函〔2017〕282号)的我国首个以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为目标、面向国家土壤环境管理服务的工程技术中心。
中心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关心支持下,实行技术委员会指导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调度依托单位和联合单位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资源,实现中心与依托单位、联合单位的一体化管理。
中心组织架构图
中心围绕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的战略需求,整合创新资源,集中政产学研用力量,致力于城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搭建科技支撑服务平台,成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功能定位:
土壤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平台
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研发平台
工程技术专业装备研制平台
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创新技术转化应用服务平台
研发方向:
城市化过程土壤污染成因与源汇关系
jinnian金年会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控与预警
土壤环境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工程装备研发
城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研究
中心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余名,其中正高级、副高级专技人员49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1名,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领军人才2名。中心建有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平台,拥有土壤及地下水领域科学实验、工艺试验、材料研发、性能表征和检测分析等综合实验能力,建有占地30余亩的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具有土壤修复专业技术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与维护能力,另外还拥有占地80余亩的工程技术实证试验基地,建有封闭式污染土处置车间、防渗堆场、检测实验用房以及配套的废水、废气处理构筑物,兼有创新技术实证试验、示范应用和污染土异位集中修复等功能,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研究、中试试验和装备研制搭建了国内一流的工程化研发平台。
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生物可给性实验室
材料表征实验室
金年会诚信至上
热脱附实验室
生态系统过程观测实验室
污染迁移实验室
生物修复实验室
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室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实验室
综合实验室
研发实验平台
装备研制基地
截至目前,中心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内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计划项目220余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270余项,自主研发了固化稳定化、气相抽提、高级氧化、生物堆处理、多相抽提、原位蒸汽强化抽提、原位电解耦合氧化、原位强化生物还原等10余项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及其相关的药剂材料与工程机械装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技术8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10余项、上海市地方标准规范30余项。
中心充分发挥研发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学科融合、产学研一体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自2013年5月以来,中心连续主办9届“场地修复论坛”,协办了“中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交流会”等多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2013年12月,中心联合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组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会(E3)”,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污染场地系列标准技术培训,累计交流培训人员达3500余人次。经上海市科委批准,中心于2014年10月牵头发起组建“上海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9月联合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上海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9月联合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共建“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中心与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2022年,中心被推选为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数十所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2022年起,中心设立开放基金,旨在资助青年科研人员投入土壤污染与修复领域的前瞻性探索项目研究。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领导,上海市领导以及市人大、市政协、市科委有关领导先后莅临中心视察,对中心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市生态环境局各级领导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4.1原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视察中心实验室
2014.5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江泽慧视察中心
2014.8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原主任翟勇视察中心实验室
2016.12
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视察中心实验室
2016.12
时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视察中心实验室
2017.3
原上海市副市长陈寅、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黄融视察中心实验室
2018.10
时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视察中心南大基地

2023.8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视察中心实验室
中心将持续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科技需求,进一步在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绿色低碳的风险管控与可持续修复技术、配套功能材料与智能化成套化专业装备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工作,聚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的研发,重点突破城市复杂场地污染甄别与快速精准调查技术与方法瓶颈,形成基于监测-预警-防控的城市土壤环境管理与信息化平台;聚焦城市土壤环境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估技术,重点突破农药、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特殊污染物风险评估技术瓶颈,聚焦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安全利用指标和阈值体系;聚焦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高粘性土壤污染淋洗技术、氯代烃污染场地原位强化处理技术瓶颈,聚焦高风险场地原位控制-强化治理-长期监控为一体的修复技术集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工程应用价值的安全、可靠、经济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聚焦绿色、低碳、高效长效的修复功能材料与装备研发,重点突破土壤淋洗药剂、纳米零价铁、生物强化降解、高效氧化、长效缓释等功能材料以及低成本、可移动、模块化、智能化修复工程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瓶颈;聚焦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全过程管理体系研究,为我国城市土壤污染治理、风险防控、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改善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心主任:杨洁 正高级工程师
联系人:黄沈婷
联系电话:021-64085119-2678
为您推荐
创新平台︱生态环境部新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
喜欢的话,赶紧来给我们 点 “赞” 和 “在看” 噢!